莆田24景--林泉禅武
南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文化遗产和少林南拳的发源地,前身为“林泉院”,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林山村,周围有九座山峰围成一圈,形如九瓣莲花,南少林寺正好座落在花心的位置上,因此得名九莲山少林寺,世称南少林寺。九莲山中有座林泉院,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
至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年),此寺已形成很盛的武风,成为中国东南沿海武术活动的中心。
相传河南嵩山少林寺13武僧帮助唐太宗统一中国后,唐太宗赐于“僧兵”,并准许在全国各地建立十座分寺。
据考,荔城区九莲山的林泉院,就是少林寺十座分寺中较早创建的分寺之一。因为规模宏大(占地约三万平方米),武风鼎盛,影响南中国,故称之为南少林寺。据考,该寺于清初被清兵焚毁。
发现
1986年,莆田市在西天尾镇北部九莲山麓发现一处古建筑遗址,以及五口建造于北宋年间的大型花岗岩石槽残碑、石柱等,学者们从石槽长226厘米、宽100厘米,槽旁刻有“诸罗汉浴煎茶散”字样,判断这是僧兵治疗伤病用的石槽,又从残碑、石柱上的“林泉院”、“寺山界”字样,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口重达数千斤的宋代石槽,槽上刻有“当院僧兵永其佳其合共造石槽一口”,推测此遗址可能是南少林寺遗址。
考察
1986年至1988年,原莆田县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座湮灭了几百年的寺院遗址,经过认真发掘,发现了5个刻有“僧兵”“诸罗汉浴煎茶散”等文字的北宋石槽。史载,只有少林寺才能冠之以“僧兵”二字。
据此,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90年12月,福建省考古队对九莲山寺院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真觉大师 革隹 堤之塔、林泉院、天佑”唐代石刻和“长兴四年岁次癸巳正月”等字样的南唐陶质鸱尾等珍贵的历史文物。
重建
1991年,当地政府联合中国武术学会、福建省体委、福建省武术学会组织国内外有关专家,对南少林寺遗址进行科学论证。
最后宣布了论证结论:“基本判定:林泉院即武术界通称的闽中少林寺,也就是南少林寺。
1992年4月25日,莆田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界宣布发现南少林寺遗址,中国佛教会理事、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禅大师出席新闻发布会,他根据先辈叮嘱,暂定了林泉院即南少林寺,并赠送了“南少林就在福建莆田九莲山下 ”的亲笔题词。
1992年8月8日,福建省政府正式批准在遗址上重建南少林寺,并礼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莆田广化寺方丈学诚法师为南少林寺方丈。
1998年12月8日,九莲山南少林寺重建工程竣工,正式向海内外开放。
2006年11月2日,莆田南少林寺隆重举行了“莆田市南少林寺恢复宗教活动场所交接仪式暨祈祷国泰民安世界和平法会”,莆田市政府恭请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学诚大和尚出任南少林寺住持。
莆田南少林寺已初具规模,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山门以及赵朴初题额的“南少林”牌坊等。
周围的古竹寺、霞梧院、九莲岩等大小寺院环绕着南少林寺,形成气势昂扬的寺院群落,重现了当年十方丛林的恢宏气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