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24景--江东梅影
江东梅影为新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江东村,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境内,相传为唐梅妃故里。
村中有南塘,方圆百亩,清澈如玉;塘中央有梅亭,塘边有白色梅妃塑像,附近巨石刻着“梅妃故里”四个大字。
行走南塘畔,碧波荡漾,四周田园稻菽飘香,温婉恬淡的兴化水乡遗韵展露无余。微风拂过草木,如细碎的琴音,仿佛诉说着前朝的往事。
梅妃原名江采苹,相传她原是村里的一位牧鹅姑娘。如今当地临溪有个叫“鹅膻”的狭长土墩,便是她当年放鹅的地方。
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高力士出使闽粤,大选秀女,采苹被选入宫。她聪明贤淑,九岁即通诗书,擅长 文学,深得玄宗宠爱,被封为妃子。
她生性酷爱梅花,深慕梅之高洁,在居处周围遍植梅树,且建有一亭,取名“梅亭”。
每当梅花盛开时,她便成天赏梅作赋。玄宗因而叫她梅妃,有时还戏称“梅精”。
杨玉环入宫后,献媚取宠,对梅妃深怀妒忌之心,从而给她带来了灾难。
她终于被迁往上阳东宫,只能借诗诉说自己的不幸。
那首流传至今的《一斛珠》:“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就是她写给玄宗谢赐珍珠的名篇。
后来,在“安史之乱”中,梅妃投井自尽。
玄宗逃去四川回京后,找到她的遗体,隆重地以妃礼葬之。
传说后来她的弟弟奏请归葬故乡,葬地就在这块“鹅腥”处江家祖坟。
梅妃生性正直,志节清高。
一千多年过去了,人们仍然深深地怀念着她,称之为“祖姑皇妃”。
“一斛珍珠怨恨长,红颜和泪理残妆。归心只托长门月,好把团困照故乡。”“梅精干载有香魂,几树梅花湿泪痕。青草对门潮欲上,不堪明月吊黄昏。”这就是后人题咏梅妃的诗篇。
江东有多处与梅妃生平相关的历史建筑,如浦口宫、飞云庙等。
浦口宫供奉梅妃塑像,传为唐代所建,明清两朝先后多次重修,宫内尚存清嘉庆《重修浦口宫记》等石碑及郭沫若“梅妃生里传犹在”的诗碑。
梅亭中有清状元赵以炯、榜眼何冠英、监察御史江春霖等名人书联。
浦口宫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殿祀唐明皇的梅妃娘娘像,左边是她的弟弟江采芹即江国舅的塑像;后殿祀玄天上帝。
宫传为唐代创建。明万历四年(1576)、清康熙二十八年 (1689)、乾隆二十一年(1756)先后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嘉庆十三年(1808)重修的。
占地约1 50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大门、拜亭、正殿、后殿、东西廊房组成。
正殿为单檐歇山顶带两披,面阔5间,进深4间,抬梁穿斗结构。
拜亭的4柱方形翘角与正殿前檐边接,拜亭是抬梁结构,天花藻井以多层叠的斗拱构成美丽的图案。
大门额上的如意斗拱也颇精巧。
宫内的柱础、垂莲、雀替、驼峰、护栏等木、石构件皆雕刻精美。
整座浦口宫宛如京城那富丽辉煌的宫殿。宫内尚存清嘉庆《重修浦口宫记》等石碑。
村边宁海桥附近的江边巨石上,刻着“梅妃故里”四个大字,往南是白色的梅妃塑像和村人兴建的梅妃亭。浦口宫右侧有专祀雷海青的飞云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