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24景--东甲晨光
东甲晨光为新莆田二十四景之一。镇海堤,原名东甲堤,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境内,蜿蜒横卧在兴化湾南岸木兰溪入海口,全长6公里。
唐元和年间,为抵御海潮、围垦埭田,福建观察使裴次元筑造东甲堤,历代屡有重修,是福建省最早最大的海堤,保护着兴化南洋平原二十多万亩良田。
相传,镇海堤存,则南洋平原一年三熟,水乡渔米;镇海堤亡,则南洋平原蒲草丛生,泽国水乡。其意义和地位可见一斑。
漫步东甲堤,涨潮时,堤外波澜壮阔,堤内安静祥和,一动一静之间,是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与谦卑。
退潮时,堤外滩涂绵延,停泊着富有莆田特色的木制小渔船;堤内村落相连,民居鳞次栉比,充斥着浓郁的莆仙风情。
若赶在日出之前,在堤上了望,晨光欲现未现,水面荡漾着无声的紫蓝、天际展现出絮絮的早霞、接着水天间露出激情的晨红、江面上倒映着古拙的小船的剪影,组成江天一体的动人美景,故有“东甲晨光”之称。
镇海堤唐元和元年(806年)由闽浙观察使裴次元创建,是在莆田南洋围垦东北角最易被风潮冲毁的土堤外加建石堤3.4公里,自黄石镇东甲村至遮浪村。
2006年,镇海堤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堤岸有报功祠,系清道光年间邑人陈池养修堤后重建,祠内纪念历代修堤人九位,并用石刻记载了历代修堤的有功人士四百多人事迹。
页:
[1]